


扫码下载app
查看我的保单
扫码下载app
查看我的保单
来源: 阅客 | 时间: 2025-09-22 09:49:50 | 我要分享: |
|
案例简介
2024年1月,车主陈某驾驶车辆与一摩托车发生碰撞事故,致使摩托车驾驶员李某受伤。经诊断,李某伤情为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事故发生后,在医院蹲点的“人伤黄牛”张某联系李某,张某自称是专业处理交通事故理赔的行家,向李某承诺能帮其从保险公司获取高额赔偿,只需收取大约10%的代理费,李某因对理赔流程不熟悉,且担心自己争取不到足够赔偿,便心动了,与张某签订了委托代理协议,并向其提供了身份证、银行卡等一系列个人及事故相关资料。
随后,张某为了实现高额索赔,联系一家司法鉴定机构,将李某伤情评定为八级伤残,并据此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金额高达23万元。经保险公司研判,认定李某的伤情与所评定的伤残等级严重不符,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相关条款,申请由法院鉴定名录内的司法鉴定机构对李某的伤残等级进行重新鉴定,新鉴定结果显示李某的伤情未达到伤残标准,最终在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达成无伤残赔付协议,此次保险理赔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案例分析
主动搭讪,骗取信任:不法分子通常在事故现场、医院等地蹲点,一旦发现保险事故,便主动与受害者搭话,利用其急于解决问题、获得赔偿的心理,吹嘘自身"专业能力"和"人脉资源",以获取初步信任。
虚假承诺,诱导委托:向受害者承诺可快速获得远高于正常额度的高额理赔款,并以低代理费为诱饵,诱导其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将理赔事宜全权委托。
骗取资料,伪造证据:获取受害者证件及理赔资料后,不法分子开始伪造证据,如虚开维修发票、篡改定损报告、伪造医疗费用清单等,以此虚增理赔金额,骗取保险公司赔付。
拖延推诿,逃避责任:理赔过程中若出现问题或被保险公司怀疑,不法分子便以各种借口拖延时间,甚至失联,使受害者陷入被动。
1、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在理赔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可以直接与保险机构协商。若消费者未能与保险机构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协商、调解仍不能解决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拒绝非法代理索赔行为。警惕非法“代理维权”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如涉嫌保险欺诈的行为,将受到法律惩处。
3、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切勿轻信医院或者修理厂周边蹲点的所谓“索赔代理人”或者“律师”,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出险信息。切勿因贪小便宜,给自身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导致自身利益受损。如发现合法权益收到不法行为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本文旨在宣传普及金融保险知识,对部分专业名词进行口语化解读以便于消费者理解,不作为个案理赔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