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育宣传周 | 金融知识科普:电信网络诈骗特点

来源: 阅客 时间: 2025-09-18 13:54:40 我要分享:

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种典型的现代金融犯罪形态,其手段不断翻新、影响范围广泛,已成为扰乱社会秩序、侵害公众财产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作为金融服务的第一道防线,金融机构一线工作人员肩负着向公众普及反诈知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使命。

一、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电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平台等渠道,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转账或泄露个人敏感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

1、隐蔽性强,远程非接触式作案

诈骗分子往往借助电话、短信、社交媒体、虚假网站等虚拟途径实施犯罪,无需与受害者面对面接触。其身份常经过伪装,IP地址多用境外服务器或动态跳转,查处和追踪难度较大。


2、段迭代迅速,欺骗话术持续更新

诈骗内容紧密契合社会热点和公众心理,例如冒充防疫人员、虚假电商客服、伪造公检法机关等。各类骗局设计精密,剧本逼真,技术工具(如伪基站、AI换声、钓鱼链接等)不断升级,令人防不胜防。


3、目标精准化,个人信息成关键工具

多数诈骗建立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基础上。犯罪分子通过黑产渠道购买或窃取姓名、电话、消费记录甚至身份证号等数据,实施“量身定制”的诈骗,欺骗成功概率显著提高。


4、跨区域、集团化、链条化运作

电信诈骗通常呈现多层级、分工明确的团伙犯罪特征。从信息窃取、话务诈骗、资金转移到洗钱提现,不同环节由专业团伙操作,甚至跨境协作,增加了案件侦破的整体难度。


5、利用心理操控,制造紧急情绪

诈骗过程中,犯罪分子常虚构危机情境(如“账户涉案”“信用受损”“亲人急用钱”等),利用人的恐惧、焦虑、贪婪等心理,迫使受害人在慌乱中做出非理性决策,如迅速转账或泄露验证码。


6、资金转移迅速,追赃困难

一旦诈骗得手,资金通常通过多级账户、数字货币、第三方支付等渠道快速转移和分流,受害人在察觉被骗时往往已难以拦截,挽损成功率低。


电信网络诈骗不仅损害个人财产,更侵蚀社会信任基础。了解其基本特点,有助于公众在遭遇类似情境时保持冷静、理性判断,从而有效识别风险、避免陷入骗局。在数字化金融生活中,增强认知与警惕,是维护自身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热门产品推荐
下载 APP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