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查看我的保单
扫码下载app
查看我的保单
| 来源: 阅客 | 时间: 2025-11-12 13:58:01 | 我要分享: |
|
01
退休的刘阿姨在某社交平台刷到“XX财富导师”的帖子,对方宣称“新用户专享年化30%理财项目,投入10万,3个月稳赚2.5万”。刘阿姨添加对方微信后,被拉进投资交流群,群内每天有人晒收益截图,分享赚钱经验。心动之下,刘阿姨分3次向对方提供的私人账户转入15万元,可仅1周后,导师失联、群聊解散,投资平台也无法登录,刘阿姨才发现被骗。
02
1、诱饵设计精准:诈骗分子抓住中老年群体想让退休金增值的需求,用年化30%远超正规理财(一般年化2%-5%)的虚假回报作诱饵,突破心理防线。
2、营造虚假氛围:通过交流群、收益截图伪造多人获利的假象,利用从众心理降低受害者警惕,让其误以为是“靠谱机会”。
3、 资金路径违规:正规金融机构绝不会要求资金转入私人账户,而本案中诈骗分子避开监管,诱导转账至个人账户,为后续卷款失联铺路。
03
牢记“三不”原则:不贪高回报,任何宣称“稳赚不赔”“年化超10%”的理财,基本都是诈骗;不信私人渠道,正规投资需通过银行、证券等持牌机构,绝不向私人账户转账;不进陌生群聊,所谓“投资交流群”多是“托儿”,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主动核实资质:若有投资需求,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证监会官网”查询机构是否具备合法资质,切勿轻信社交平台的“导师”“专家”。